江西高校第四届科技成果对接会将于4月14日-15日举行 实时
4月11日,江西高校第四届科技成果对接会新闻发布会在南昌召开,会议详细介绍了高校科研、科技转移、科技成果转化等情况。记者从会上获悉,江西高校第四届科技成果对接会将于4月14日至15日在南昌绿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。
据了解,高校已成为我省科技创新的主力军。下一步,我省将持续帮助企业链接更多高校科创资源,促进高校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,助推更多的科研成果在江西落地生“金”。
(相关资料图)
本届大会将有97所高校56家企业参展
江西高校第四届科技成果对接会紧紧围绕“科教融汇促发展 人才赋能向未来”这个主题展开,共安排了开幕式、授牌、路演、论坛、展览、签约等活动和项目。大会目的是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,服务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;为我省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,深入推进产学研用融合发展。
本届大会会场共设置高校成果、企业需求、转移转化服务三大区,将有97所高校、56家企业参展,近200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参会,参观人员预计将突破万人。同时,从高校上万件成果中选出2150个新成果进行展示,重点推介有重要经济社会价值的成果241项。其中,与我省“2+6+N”重点产业相关的项目占比近60%,与数字经济“一号发展工程”相关的项目占比近20%。例如,南昌大学的“高镍/硅基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体系设计及热稳定性能研究与优化”、江西师大的“寡糖植物免疫调节剂大规模生产关键技术研发”、江西理工的“高性能超细/纳米稀土钨铜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开发”等。
49个项目将参加本届大会路演展示
记者了解到,本届大会征集到企业技术需求1229项,将围绕我省优势产业开展数字经济、装备制造、有色金属、航空航天、农业及食品、生物医药等7场成果转化路演,49个项目将参加路演展示。
大会期间还将举办“江西省2023年教育科技人才融汇发展论坛”。届时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国内人才研究领域重要学者等3位著名专家将作主旨报告,6所高校的党委书记、校长也将现场深度交流探讨江西高校的新机遇、新使命和新担当。
据了解,对接会现场将采用VR、AR等新科技布展,形式新颖,氛围浓厚。同时,会场还将设立最新科技产品实物展示区、互动体验区,并采取云展览、云直播、小程序、H5等宣传方式在线推介成果项目,全方位、立体式呈现展会实况。
一级学科博士点两年间由47个增至60个
两年来,我省高校在人才队伍、学科、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重要进步。全省新增两院院士2名,培养和引进长江学者、国家杰青、国家优青、“万人计划”青年拔尖人才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1名,引进博士近2000名,高校科技研究人员达3.8万人。1个学科进入ESI(全世界众多知名高校用来衡量和评价学科实力的重要指标)世界排名前1‰,实现顶级学科零的突破;ESI世界排名前1%学科由19个增加到37个。一级学科博士点由47个增加到60个,新增专业学位博士点5个。
此外,我省高校承担的研究项目层次、产出的科研成果质量均有大幅度提升,获教育部2022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(科学技术)一等奖2项、二等奖2项,获其他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共226项(其中一等奖50项)。
促成校企合作项目1000余个
为不断增强成果转化服务,畅通转移转化渠道,我省新增一批转移转化机构,省级及以上大学科技园、转移转化基地达到33个。
此外,我省还大力推广成果转化网络服务平台,促成校企合作项目1000多个。例如,江西农业大学研发的猪多肋性状的因果基因鉴别技术及产业化应用,推广至全国20多个主产省的30多家大型种猪育种场,累计直接经济效益超30亿元。
全省已建成省级以上大学科技园16家
高校创新成果取得质的飞跃。目前,全省已建成省级以上大学科技园16家、省级以上众创空间153家、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88家、省级以上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7家,培训合格技术经纪人1425名,为高校科技成果有效对接、加快转化提供了有利条件。
在LED芯片、种猪繁育、粮食安全、中医药、有色金属、航空、陶瓷及VR产业等领域,我省高校作出了重要贡献。比如,南昌大学助推“南昌光谷”建设,南昌市LED芯片产能跃居全球前三,成为国内最大的大功率LED光源生产基地,年产值超30亿元。